返回網站
返回網站

水流不穩?如何練好注水的基本功?

水流斷斷續續、時大時小、水流不垂直、繞圈不夠圓、水把粉牆都沖破了……居家手沖時,你也曾為這些控水問題而煩惱過嗎?

明明都提前設好沖泡參數和注水策略,可開始計時,手好像就變得不聽使喚,水流老是飄忽不定,最後咖啡沖出來的味道只能聽天由命,與其事後反省自己的失誤,應該先把控水的基本功練好。

手沖時,為什麼水流要穩?

所謂“穩”,是要求我們做到水流均勻一致,能精準掌控流量的大小、力度,及繞圈的快慢,並且可以出水流暢,斷水利落。

只有控水穩當,咖啡粉才能達到均勻萃取,實際參數才更容易接近原設的沖煮計劃,咖啡味道也更易向理想狀態靠攏。尤其對於新手而言,充分的控水訓練可以幫助提高出水、斷水手感,後期便可以隨心地應用到各類進階的沖煮方案中。

延伸閱讀 : 「回甘」品嚐咖啡的餘韻之美

選一個順手的手沖壺,調整好注水姿勢

市面上手沖壺可選擇的款式有很多,大多數都是“鵝頸+鷹嘴”,這樣的設計能讓我們更好地控制水流的粗細。選購手沖壺時,壺身的重量不能過重/過輕(約在300-500g),小編推薦購買600ml容量的大小,這樣加水到6~7分滿時,不會因為過輕導致水流不穩,或過重讓手部肌肉酸痛。

練習時,保持一致的水量,採用右手握壺,手臂展開,與肩膀平行處微微向下的握壺姿勢實操。如果手臂過於下垂,力量點集中在手腕會使不上力,容易造成肌肉酸痛然後開始手抖。剛開始練習單手握壺可能會不穩,可以使用左手“捏”著壺蓋,輔助注水時的力度平穩。

注水訓練,要練什麼?

1.保持水流的垂直

雖然鵝頸口的設計可以更好地控制流量大小,但有時壺內水量過滿,或傾斜力度稍大,水流就會向外飄,形成一定弧度的拋物線。當水柱出現弧度時,非常容易沖破濾杯邊緣的粉牆,咖啡可能出現水感、單薄。如果水流出現稍大的角度,容易使粉層內部形成湍流從而乾擾萃取。因此,控制好垂直的水流,是練好基本功的第一步。

broken image

如果你沖咖啡也總形成外飄的拋物線,且風味平淡,建議先練好定點的垂直水流。可以找一個帶有細小注入口(比如吸管)的裝水容器,讓水柱保持垂直地落入。

2.水流的大小

注水時到底用多大水流,是許多入門者最糾結的問題。水流的大小一般會影響萃取時間和粉層的翻滾程度,進而改變咖啡風味。使用大水流還是小水流,主要得看粉層的變化以及自己的沖煮習慣。受壺嘴大小,注水力度等因素影響,每個人對小水流與大水流的具體數值都不太一樣。

在練習水流大小時,取一個適中的平衡點,能讓我們更快上手。作為參考,前街沖咖啡的水流大小一般會控制在5~7ml/s。(測量時首先需要一個電子秤,在上面放上一個容器後,用平時的注水方式註水,計時10秒,將注水總量除以10得出水流速率。)

3.水流的高度

水柱越高,穿透力就越強,沖刷咖啡粉層的力度也就越強,萃取效率就越高。相對地,水柱接觸液面越低,穿透力就比較柔和,咖啡粉層的翻滾效果就沒這麼明顯。因此,如果想沖出咖啡的風味,又要保險穩定,水流的高度也需找一個折中的參考值。小編在注水時,高度通常會控制在3-5cm。

4.繞圈注水

除了大小與高度的細節,繞圈也是讓不少人在注水時頭痛的問題。當你在沖煮完後發現咖啡粉牆一邊薄一邊厚,那麼很大可能就是因為繞圈注水沒做好導致。繞圈注水需要我們做好兩點:一是水流線路夠圓。注水繞圈不圓容易導致粉床厚薄不平,最後咖啡就會表現出萃取不均勻的情況。二是向同一個方向繞圈。若是順時針繞圈,那麼整個注水過程都應按順時針的方向注水。

注水練習時,小編建議先從中心開始注入,然後像“繞聞香”的路徑向外繞圈。在繞到最大圈的時候再慢慢地向中心繞圈收縮,直至回到中心點。
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立即購買

參考資料 : CAFFESME

訂閱
上一篇
「回甘」品嚐咖啡的餘韻之美
下一篇
 返回網站
頭像
取消
Cookie的使用
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全部接受
設定
全部拒絕
Cookie 設定
必要的Cookies
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分析性Cookies
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偏好的Cookies
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儲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