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世界盃咖啡師大賽(WBC)這樣的舞台,一直都是展示精品咖啡新技術和新趨勢的最佳場域。近幾年,越來越多選手開始把「粉水分布工具」和特殊技巧帶進比賽中,目標就是讓濃縮咖啡的萃取更穩定。
在 2024 年的 WBC 上,似乎出現了一個新趨勢:德國冠軍 Felix Hohlmann 和韓國冠軍 Junghwan Lim 都用了最新的「震動式佈粉工具」。比賽中,他們強調這樣能讓咖啡粉在濾杯裡分布得更平均,讓風味更乾淨、甜感更明顯。
那麼,用震動佈粉器會不會成為新的比賽標配?甚至頂級咖啡館是否也會開始跟進?
為什麼「佈粉」這麼重要?
簡單說,佈粉就是在磨完豆子後,讓濾杯裡的咖啡粉鋪得更平均。常見的方法有:
- 敲一敲:用手拍濾杯側邊或敲桌面,讓粉比較平。
- NSEW:用手指在粉面上推一推,像東南西北那樣均勻分開。
- Stockfleth 法:類似 NSEW,但需要同時轉濾杯和手。
- 搖粉杯:先磨到粉杯,再搖一搖,倒入濾杯。
- WDT(針攪法):用細針攪拌,打散結塊。
獨立咖啡科學家 Robert Aloe 博士解釋,磨豆過程中顆粒大小會隨著時間變化,如果分布不平均,就可能造成「水道效應」,導致萃取不均。

傳統工具 vs. 新科技
Nucleus Coffee Tools 的研發主管 Angus Mackie 說,「佈粉」是一杯好濃縮的關鍵之一。
「磨豆後的粉本來就不完美,如果沒有處理好,不只喝不到咖啡的全部潛力,還會造成通道萃取和浪費。」
因此,許多咖啡師會用 WDT 針攪法,或搭配搖粉杯,來追求更穩定的風味。這些技術確實能提升萃取效果,也讓咖啡味道更乾淨。
震動佈粉器登場!
震動佈粉器這幾年開始進入比賽舞台。2022 年,澳洲選手 Anthony Douglas 就用過 AutoComb(轉動細針的佈粉工具),一舉驚豔全場。
到 2024 年,七位決賽選手中,有五位都用 AutoComb。而德國與韓國冠軍則帶來了 NCD Pulse ——結合佈粉工具與「震動技術」的新玩意。
「操作時,它一邊旋轉、一邊震動,咖啡粉就能更平均地散開。」Angus 說,「靈感其實來自混凝土施工,震動能把裡面的氣孔排掉。」
不過,要確保震動真的「均勻」仍是挑戰。有時候粉會偏到一邊,或是震幾秒後又重新沉降。因此,還需要更多實驗與研究。震動佈粉器這幾年開始進入比賽舞台。2022 年,澳洲選手 Anthony Douglas 就用過 AutoComb(轉動細針的分粉工具),一舉驚豔全場。
到 2024 年,七位決賽選手中,有五位都用 AutoComb。而德國與韓國冠軍則帶來了 NCD Pulse ——結合佈粉工具與「震動技術」的新玩意。

震動的好處
雖然還不算完美,但震動佈粉器有幾個明顯優勢:
- 減少側敲、上下敲的誤差。
- 更快、更精準地把氣孔排掉。
- 讓粉層更平均,進而改善風味清晰度與甜感。
Angus 說得很直白:「咖啡很敏感,光靠手拍或敲桌面並不能真正讓粉均勻。震動則能更穩定地重整咖啡粉,效果精準又快速。」
未來的比賽會更常見嗎?
在 WBC 上,佈粉工具已經是常態。震動技術,很可能成為新的助攻。
「NCD Pulse 在釜山的首秀相當成功,」Angus 分享,「比賽裡,口感、質地、餘韻都是評分重點,而震動工具正好能幫助提升這些。」
除了震動,還有其他黑科技進入比賽舞台。例如澳洲冠軍 Jack Simpson 就用電磁波技術降低苦味、提升甜感;甚至還有人用超音波混合器或電壓改變咖啡風味。

會不會走進一般咖啡館?
其實現在很多店已經在用佈粉工具,像 WDT 或搖粉杯。未來,如果震動工具被證明實用又省事,當然有機會普及到更多咖啡館。
「能減少問題、讓流程更順暢的工具都很有價值,」Angus 說。「濃縮咖啡本來就是一種『口感飲品』,當風味和質地達到平衡時,那就是一種魔法。」
也許有一天,精準的震動工具不只出現在比賽或精品店,而是走進更多咖啡館,幫助大家沖出更穩定、更好喝的濃縮咖啡。


參考資料 : PerfectDailyGri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