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,這杯承載著千年歷史的飲品,從最初的宗教用途到現今的全球消費市場,見證了貿易、科技、文化與社會變遷。它不僅影響人類的飲食習慣,更塑造了全球不同地區的社交文化與經濟模式。
今天,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索咖啡如何在世界各地發展與演變,從衣索比亞的山間,到現代都市的精品咖啡館,一窺這杯飲品如何影響世界!
關於咖啡的起源,最廣為人知的傳說,是一位生活在衣索比亞名叫Kaldi的牧羊人,在公元850年,發現他的山羊在吃完一種灌木上的紅果子之後變得非常興奮。Kaldi自己也嚐了幾顆,發現全身充滿了能量,精神警覺,不再飢餓。於是他將自己的發現分享給了附近修道院的一位修士,這位修士此後不小心將這些果子扔進了火堆當中,頓時,一股濃鬱的芳香撲面而來,其他修士也被吸引了過來,他們一起將燒焦的果子拿了出來,研磨成粉並用水沖泡,就這樣人類沖泡出了歷史上的第一杯咖啡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版本的傳說中,一名名叫Omar的信徒經常為其他信徒治病,但後來他被流放至一處沙漠洞穴,在無比飢餓之際,他從附近灌木上摘取了幾顆苦味的紅色果實,由於飢餓難耐,他嘗試用火烘烤這些果實,但果實變得無比堅硬。為此,他又用水煮這些果實,果實突然散發出迷人的香味。他將這杯神奇的飲料喝下,並重新恢復了體力,最後,居住在摩卡港的人們聽說了他的發現,並將他迎接回來,作為聖人敬仰。
無論歷史究竟怎樣,令咖啡一舉成名的無疑是它的提神功效,如今在現代科學的幫助下,我們已經知道令咖啡如此提神的物質是咖啡因,但直到咖啡被首次發現的幾百年後,人們才開始懂得欣賞它的芳香。
在阿拉伯世界,咖啡被叫做“Qahwah”,Qahwah一詞源自“Qah a”(譯為不飢餓)、“Quwwa”(譯為能量)以及“Kaffa”,也就是衣索比亞首個將咖啡出口到葉門和阿拉伯其他地區的港口。當咖啡來到奧斯曼帝國(現在的土耳其),它被當地人稱為“Kahve”;此後它又來到了荷蘭,名字變為了“Koffie”,最後,Koffie一詞被收錄到英語當中,在1582年正式變成「Coffee」。
在咖啡的提神功效被發現之後,商人們將它帶到了也門的摩卡港,從這個在當時最繁忙的港口,咖啡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阿拉伯世界。在那時,摩卡當地烘焙並沖泡的咖啡帶有濃鬱的巧克力味,這也讓阿拉伯咖啡以巧克力味在全球範圍內一舉成名,到了今天,這種咖啡已經變味成了我們熟知的摩卡拿鐵。
咖啡社會咖啡廳的首次出現是在阿拉伯,特別是在埃及的開羅、敘利亞的阿勒波和大馬士革、巴格達、君士坦丁堡。1554年,首家咖啡廳出現在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。到了17世紀,威尼斯在當時是一個獨立、富饒的國家,國家經濟的命脈全都掌握在商人手中。當這些商人在摩卡和開羅品嚐過咖啡之後,他們將這種神奇的飲料引進了富饒的威尼斯,並在當地以非常高的價格出售,咖啡也一舉從一種簡單的提神藥物變為了社會階層的象徵。
在抵達歐洲之後,咖啡已不再是一種生長在衣索比亞森林的普通果實,它變成了一種昂貴的奢侈品,被歐洲皇室所青睞,咖啡成為了財富和對精緻生活追求的象徵,追求奢華生活的上層階級爭先恐後地在咖啡廳享用這款產自中東、為貴族獨享的美味飲品。
很快,咖啡廳在17-18世紀遍布整個歐洲和英格蘭,並成為了作家、音樂家、畫家和哲學家的聚集之地,著名的德國音樂家巴赫就曾為咖啡專門撰寫過“咖啡清唱劇,巴赫、貝多芬、梵谷、伏爾泰和其他文學界及藝術界巨頭都是咖啡的重度粉絲。
創意與精緻成為了咖啡廳的代言詞,在文藝復興時期,人們都想要在咖啡廳一品咖啡的芳香,去感受古老東方國家的神秘與浪漫,從而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的殘酷。
從宗教飲品、政治討論中心,到全球化的連鎖品牌與精品咖啡潮流,咖啡已經成為文化、社交、商業與科技交匯的橋樑。未來,隨著環保意識提升、科技創新與咖啡品味的精細化,我們將看到更多元的咖啡體驗。
參考資料:CAFFES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