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返回網站

印尼

咖啡口感

半水洗咖啡多半擁有十分醇厚的口感,帶著土壤、木頭與馨香,但酸度低。

broken image

歷史

1696年印尼雅加達總督收到印度馬拉巴荷蘭總督贈與的咖啡樹苗當贈禮,卻在一場洪水中被破壞殆盡,而1699年收到的咖啡樹苗則成長茁壯。

印尼於1711年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外銷咖啡,當時咖啡價格非常高,但對被殖民的印尼咖啡農一點好處都沒有。直到1860年由荷蘭殖民官員寫了一部小說,描述殖民體制的濫用,而這本小說使大眾對咖啡貿易與殖民體系開始有所了解,成為咖啡產業一種道德認證。

broken image

印尼一開始僅生產阿拉比卡,但1876年葉鏽病盛行,最後羅布斯塔種咖啡佔印尼咖啡絕大多數。

濕剝除法(半水洗法)

印尼咖啡豆的特點,在於採收後所使用的濕剝除法(半水洗法),融合水洗與日曬處理,將咖啡曬到含水率30~35%時脫去表面硬殼,讓生豆表面直接暴露,再曝曬至不易腐敗、方便儲存的含水率為止。此處理法是唯一不在運送出口前才將硬殼脫除,使得呈現出的咖啡風味,較低沉的酸度、更厚實的醇度,也製造出許多不同風味,如木質味、土壤味、香料味、皮革味、菸草味等。

broken image

咖啡產區及特色

印尼生產咖啡豆的區域為爪哇、蘇門答臘、蘇拉維西、Flores、峇里島,皆屬火山地形。值得注意的是,蘇門答臘曼特寧中,曼特寧不是地名而是島上的族群;而陳年曼特寧,是有些爪哇的莊園會在出口前讓咖啡先熟成最多五年的時間,經烘焙後咖啡會變得毫無酸度,僅留存濃郁辛辣與木質氣息。

參考資料:

James Hoffmann- The World Atlas of Coffee: from Beans to Brewing: Coffees Explored, Explained and Enjoyed (2016)

訂閱
上一篇
衣索比亞
下一篇
什麼是圓豆(公豆)?有什麼特別的?
 返回網站
頭像
取消
Cookie的使用
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全部接受
設定
全部拒絕
Cookie 設定
必要的Cookies
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分析性Cookies
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偏好的Cookies
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儲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