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口感
半水洗咖啡多半擁有十分醇厚的口感,帶著土壤、木頭與馨香,但酸度低。
歷史
1696年印尼雅加達總督收到印度馬拉巴荷蘭總督贈與的咖啡樹苗當贈禮,卻在一場洪水中被破壞殆盡,而1699年收到的咖啡樹苗則成長茁壯。
印尼於1711年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外銷咖啡,當時咖啡價格非常高,但對被殖民的印尼咖啡農一點好處都沒有。直到1860年由荷蘭殖民官員寫了一部小說,描述殖民體制的濫用,而這本小說使大眾對咖啡貿易與殖民體系開始有所了解,成為咖啡產業一種道德認證。
印尼一開始僅生產阿拉比卡,但1876年葉鏽病盛行,最後羅布斯塔種咖啡佔印尼咖啡絕大多數。
濕剝除法(半水洗法)
印尼咖啡豆的特點,在於採收後所使用的濕剝除法(半水洗法),融合水洗與日曬處理,將咖啡曬到含水率30~35%時脫去表面硬殼,讓生豆表面直接暴露,再曝曬至不易腐敗、方便儲存的含水率為止。此處理法是唯一不在運送出口前才將硬殼脫除,使得呈現出的咖啡風味,較低沉的酸度、更厚實的醇度,也製造出許多不同風味,如木質味、土壤味、香料味、皮革味、菸草味等。
咖啡產區及特色
印尼生產咖啡豆的區域為爪哇、蘇門答臘、蘇拉維西、Flores、峇里島,皆屬火山地形。值得注意的是,蘇門答臘曼特寧中,曼特寧不是地名而是島上的族群;而陳年曼特寧,是有些爪哇的莊園會在出口前讓咖啡先熟成最多五年的時間,經烘焙後咖啡會變得毫無酸度,僅留存濃郁辛辣與木質氣息。
參考資料:
James Hoffmann- The World Atlas of Coffee: from Beans to Brewing: Coffees Explored, Explained and Enjoyed (201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