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咖啡為什麼在日語裡寫作「珈琲」?

2024年1月25日

在路上看到咖啡店的招牌或文宣,通常是寫「咖啡」二字,但偶爾也會注意到,有些店面標示「珈琲」,那麼「咖啡」跟「珈琲」有什麼不同呢?它們又是如何產生的呢?

學日文的朋友可能知道咖啡在日文中叫做「コーヒー」(KōHii),這兩個字在日文中是外來語,但因為傳入日本的時間較早,當時也有利用一些「当て字」來形容Coffee這個東西,無視原字義或字音直接使用漢字來標示發音或詞意。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「亞米利加(美國)」、「英吉利(英國)」、「加奈多加拿大)」,就是一種當て字的用法。

咖啡初從荷蘭傳入日本時,Coffee還沒有統一的「当て字」出現,就如同清末對於民主共和體制的國家元首,稱呼做「伯理璽天德」(president)一樣,咖啡在日本這段時間也被稱作過「可否」、「架非」、「加非」或「哥非乙」,甚至也有「可否茶館」的咖啡廳出現。

「珈琲」的用法
而「珈琲」一詞的用法,根據考證是幕末時期一位愛好咖啡的蘭學家「宇田川榕菴」,19歲時曾經撰寫一篇名為「哥非乙説」的論文在介紹這種嶄新的飲料,後來在其所出版的《蘭和對照辭典》中將「珈琲」的用法正式寫在辭典中。

因為咖啡豆和樹枝形狀像極了當時女性流行的髮簪,「珈」是髮簪上的花,而「琲」則是連接著髮簪美麗玉石的繩子或鈕扣。而荷蘭語的 koffie 又跟這兩字的日文發音十分雷同,「珈琲」也就這麼流傳開來,成為日本國內翻譯這種外來飲料的慣用漢字。

那為何珈琲傳到中國後又變成口字旁的咖啡了?
據說,在珈琲(ㄐㄧㄚㄅㄟˋ)傳回中國後,因早期很多音譯詞彙都有加上「口」部的習慣,在當時最常見的就是國名「𠸄咭唎」,以表示這個詞只用來發音而沒有實際意義;另一則說法是咖啡畢竟是用嘴巴喝的飲料而不是一種玉器,而改為口字旁的咖啡。

所以「咖啡」、「珈琲」是同一個意思,只是在音譯的過程中採用了不同的方式。